书法篆刻 > 董志将

董志将,号自然斋主,男、汉族,江苏阜宁人,1956年1月11日出生。1977年始习书法,初习欧阳询的九成宫,又临颜体多宝塔、柳公权的《神策军碑》;反复遍临《三希堂法帖》、《石门颂》、《兰亭序》和《圣教序》等碑帖,并潜心研习书法理论。1994年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研修班学习,对楷书、行书、草书、篆书均有涉猎,草书见长,所作缜密婉转、气韵贯通。他师承古法、刻意创新,取碑之凝重与帖之灵动,追求雄浑壮阔,朴拙俊逸书风。曾得沈鹏、刘艺、文怀沙、李铎、张荣庆等名师教诲,书艺大进,别具风格,是书法界具有潜力的中年书法家。其作品曾获全国高等院校师生纪念“五•四”七十周年书法大赛三等奖,第三届全国电视书法篆刻大赛优秀作品奖,第四届赛克勒杯佳作奖,山东省庆祝建国五十七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二等奖。其作品被编入《20世纪国际书法精作博览》、《山东省庆祝建国五十周年书法展作品集》、《第二届“杏花村汾酒集团杯”全国电视书法大赛优秀作品选》。入典《当代山东书法家辞典》、《山东书法百家》。并在全国、及省市报刊上发表书法作品和书法理论文章数十篇。现为中国铁路书法家协会会员、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、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书画师、山东当代书画摄影艺术交流中心高级画师。2012年新华网山东频道曾作专题报道。

志存高远 “将”心独具
王广林

董志将步入书法的艺术殿堂且成就非凡,得益于酷爱+刻苦。上世纪七十年代学生时代的董志将初习欧阳询的九成宫,随后又临颜体多宝塔、颜鲁公《东方朔画赞》及柳公权的《神策军碑》。通过大量临帖和转益多“师”,籍以通晓各家技法,掌握领会各家笔意、神韵和结字的基本规律。对于自己喜欢的碑帖更是爱不释手,反复临摹,领会笔法、为己所用。他对真行草隶均有涉猎,从理论到实践,由浅入深,手摹心追,学业大进。其书法创作功力也日臻丰厚起来。期间,董志将多次参加书画展并获奖。1989年在全国首届高校书画大赛上,董志将的作品从参赛的三万份作品中脱颖而出,获得三等奖,当时他兴奋之情溢于言表。

董志将志存高远,没有沉溺在兴奋和喜悦之中,而是沉下身子向传统学习,反复揣摩古人碑帖,刻意追求古典书法的饱满与到位。他反复临摹《三希堂法帖》、《石门颂》、《兰亭序》和《圣教序》等碑帖,每一次临摹都有一层新的见解和收获。他每天坚持练字四、五个小时,且常常通晓达旦。有人说董志将像个修行的僧人,练字之时,全神贯注,跳出三界,四大皆空。记者问他练帖揣古有何感想?董志将说:作为书法爱好者能够泥像古人已经很难,真正是创新是在古人的基础上,从无法到有法,再从有法到无法循环往复的过程。因此书法创作应先讲传统,再讲创新。没有继承,发展就是无源之水。光讲继承,不讲发展,就会停滞不前,死水一潭。

董志将的书法作品章法严谨,“将”心独具多方面的综合素养使得他在书法审美取向上视野开放,主张对传统艺术的掌握不应局限于点划之似,还要有更加宽泛的理解,对从软笔表现的无限宽富性上去不断开拓其广泛领域。在书法的内涵上,他竭力追求雅正之风和书卷气的自然流露。平时多研《兰亭序》的用笔书法,追求空灵,清整风雅的神韵。他善于用局部的点化来营造大局的精致,无论是尺牍小品、还是盈丈大作,都随心所欲,各臻高致,率真的妙墨时而笔走龙蛇、时而如高山坠石,把山崛、轻松、朴茂、灵秀等各种韵致和情感融于笔端,把自己的书法作品经营的风骨雄厚,凝练挺拔,气息平和,疏密相宜,体现出来较高的艺术性。近年来,他又尝试以生拙之笔意来创作,将古韵与今趣巧妙的融合在作品中,维系着一种神奇而又弥久的张力。

董志将的书法造诣不仅得力于他的临池之辍,更得益于他的读书之勤,体现了他的文化素养和人格力量。董志将喜欢读书,也喜欢从书法以外的艺术中领悟书理。为了系统的提高自己的书法理论修养,他参加了中国书协举办的中国书法研修班,得到了沈鹏、刘艺、文怀沙、张荣庆等名师大家的指点和示范,使他对书法的认识有一个质的飞跃,书艺陡增。在他家的书架上摆满了《中国书法大词典》、《中国历代名人墨宝大典》、《书法精论》及各种各样的名人法帖。有时学习古典文学、书法理论等书籍竟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。董志将性情恬淡,喜欢独处静悟,读书做人崇尚老子的“见素抱朴、少私寡欲”,曾治印“为学大病在好名”以自省,并自号“自然斋主”。他从不喜好张扬和旁门左道,甘于清贫和寂寞,扎扎实实练艺,堂堂正正做人。

经过艰难的嬗变,凭着“悟性”和努力,董志将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。董志将深知艺无止境,他立志再读万卷书,再行万里路,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人生和艺术,在新的积累和探索之中,迎接书法艺术创作的新一轮朝阳。

(作者为人民铁道报特约记者)   

(山东当代书画摄影艺术交流中心推荐)